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打开其它版本的后处理保存文件保持版本不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模具设计中镶件设计的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打开其它版本的后处理保存文件保持版本不变
从加工效率方面。有些大模镶成几个小件,分开加工,可以节省时间。一般情况下镶件分两种,镶通和盲镶。对于一些较小的镶件,可以用Y-CUT线割的形式,用挂台定位。对于一些较大的镶件,如60X60以上的,可以采取盲镶的形式,有镙丝挂住。加工相对困难,却保证了模具的强度。
镶件的材料:没有擦穿的镶件,材料与模仁料可以做到一样。
如果有擦穿的镶件,材料可以与模仁料一样,只不过硬度加高2度,或是不同硬度的材料。
然后就是在设计挂台之时,得留意加工的难易度以及基准位置,以方便线割和磨床加工。挂台的尺寸一般可以设计为5X2.0MM或者4X3MM。
还有挂台应该放在镶件的平直位置。如图
挂台应该短过平边0.5-2.0,这是为了方便线割R角。
当镶件是异型,不适合作挂台时,可以周边做1-2度的斜度,直接插下去。这就是斜度镶件。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 NX后处理读取最大最小XYZ坐标数据的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UG打开其它版本的后处理保存文件保持版本不变,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 NX后处理读取最大最小XYZ坐标数据的方法
有的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客户要在他的后处理上修改定制。但是他的版本高于我的最新版本,或者他是低版本,而我没有这个版本,他拿到我修改的后处理后,他还要用低版本打开?那怎么办?经过研究,我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做到。让他复制他的后处理构造器的目录打包给我的,一般才10几M。
然后我放到我的NX安装目录下,并重新命名(不能覆盖本身的构造器目录,目前我的是1855)
然后进目录修改里面的BAT文件
修改 PB_HOME 的路径(按实际目录名称,文件先去掉只读属性)
set PB_HOME=%base_dir%postbuild1872
然后保存,并发送这个BAT文件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修改这个快捷方式的属性里的相应路径,并确定:
然后就可以启动这个版本的后处理构造器了。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模具设计之出口模滑块机构设计要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UG NX后处理读取最大最小XYZ坐标数据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模具设计之出口模滑块机构设计要点
新建个后处理,或者修改你的添加自带的定制命令如图:
确定,在PM_CMD_before_motion里面添加刚才导入的命令如图:
如果你的后处理里面没有PM_CMD_before_motion,新建一个即可。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比如,在最后,输出整个程序的最大最小XYZ的数据。
看看输出效果:
这个挺有用的,可以自己扩展使用,比如在末尾检查最大最小的数据,看整体移动路径会不会超过机床的行程,再就是检查每把刀的最大最小范围(需要每把刀清零下数据)并输出,比如常用的是Z的最大最小数据,但是一般都输出在执行后,如果需要写到程序最开始,那代码就麻烦些,一般都需要重写NC文件来实现。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模具设计-滑块头的处理技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模具设计之出口模滑块机构设计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模具设计-滑块头的处理技巧
在我们的塑胶模具行业里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模具,那就是出口模与国内模,出口模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内按照国外的设计要求制造模具,做好试模没问题之后,出口到对方的国家,出口模与国内模相比,要求比较高,所用的设计标准不一样,出口模常用的标准有HASCO、DME、MISUMI、PUNCH等,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出口模滑块机构的设计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提升。
1.滑块镶件的设计:当后模滑块有突出到前模时,必须要做3度角度与前模仁插穿,底部也要设计3度角度与后模仁插穿,如图所示。
2.铲机的设计:对于胶位有外观要求的滑块且滑块胶位面积比较大是,铲机必须要设计反铲,与滑块座接触面必须设计耐磨块,如图所示。
3.压板设计要求:压板分为3种类型,平导轨、平齐的L型导轨、沉入的L型导轨,如图所示:(1)平导轨不好调整,因为只能磨行位,不方便(2)与滑动面平齐的L形导轨,好调整,但最好加定位销(3)沉入的L形导轨,好调整且不用定位销。
4.限位装置设计要求:(1)所有行位都须加限位块,禁止用螺丝杯头做限位,当限位块不是锁在模板侧面时,要沉入模板5MM做定位防止限位块的螺丝受力
4.限位装置设计要求:(2)天侧行位要采用弹簧+行位夹的方式限位,并保证行位夹夹紧力>行位重量,其它位置用行位夹或行位扣即可。行位夹一般采用DME、STRACK的行位夹,使用行位夹时其装配间隙必须参考标准。
5.油槽设计要求:当客户有要求有3D设计上画出油槽才画,否则只作为车间加工油槽的指引(1)油槽位置选用原则:有摩擦的两个零件,取其中容易加工的零件的一面来做油槽,另外一个零件不做(2)注意事项:油槽不可以破螺丝孔或棱边的倒角边。
6.滑块机构设计细节要求:(1)行位座左右两侧一定要跟平导轨或L形导轨摩擦,不能跟模胚摩擦(2)行位座底面的耐磨片要高出行位槽0.5MM,耐磨片的面积尽量需大(3)当行位座深入到内模,耐磨片也要深入到内模里,而且要做成一整块(4)当耐磨片出到挤紧块上时,耐磨片要高出挤紧块0.5MM(5)当模胚原身留压行位座时,模胚上必须增加耐磨片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 NX铣削中精加工壁的使用技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模具设计-滑块头的处理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 NX铣削中精加工壁的使用技巧
滑块是模具的一种常见机构,解决产品的外扣一般都做滑块,学习模具设计的朋友对于滑块头的设计还是有所欠缺,我们以下面案例来说明一下:
1.这是已经设计好了的滑块头,我们来看看怎样改进一下
2.箭头所指面替换下去,强度和封胶效果更好一些
3. 箭头所指两个面需放斜度
4.箭头所指的边倒C角,模仁倒R角以便于电脑锣加工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编程二次开粗刀路扭曲的解决方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UG NX铣削中精加工壁的使用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编程二次开粗刀路扭曲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在UG NX中平面铣中的精加工壁的使用方法和技巧,UG NX的铣削加工方法主要是分成平面铣、型腔铣和多轴铣。有些零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但我们通常要选取一个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1.打开零件模型,进入加工模块。首先创建刀具,注意零件拐角的最小尺寸,刀具的大小在选取时要注意加工面上不能产生干涉。
2.设定工件坐标系,可以直接选中顶平面的圆弧中心。接着选择加工方式为精壁加工,几何体为我们创建的工件坐标。
3.指定部件边界,如图所示,选择三个封闭边线,注意选择材料侧是内部或者外部,最后选取的中间边线材料侧为内部,另外两个材料侧为外部。
4.然后指定底面为凹槽的底面,在切削层里指定每刀加工深度,最后生成刀路。效果如图所示。
注意在选取部件边界时,材料侧的方向主要是看剩余材料在曲线的外部还是内部。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模具的验收标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UG编程二次开粗刀路扭曲的解决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一套好的模具,有哪些验收标准?
学员问题:二次参考刀路的时候,一个平面走的是跟随工件加工但是刀路出现波浪纹刀路。情况如下:
原因分析:是学员在做二次开粗采用的毛坯为静态生成的IPW误差较大,毛坯出现很多锯齿状的形状,导致开粗刀具沿着毛坯产生程序出现这样,波浪纹程序,这样程序伤刀具又费时间。
解决方法:采用2D模拟加工出来的毛坯做完二次开粗的毛坯体,因为2D模拟出来的毛坯体比较精准,不会产生锯齿毛坯体,从而就可以得出流畅的程序。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何更改UG后处理永久保存路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模具的验收标准,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如何更改UG后处理永久保存路径
制造一套好的模具,不仅要有好的模具设计水平和精密的加工工艺,还离不开“标准”,不允许“差不多”概念的存在。下面老师列举了一套好模具的若干条验收标准,你能做得到吗?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 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 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 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 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 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 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 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 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12. 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 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和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4. 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5. 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
1. 模具模架应选用符合标准的标准模架。
2. 模具成型零件和浇注系统(型芯、动定模镶块、活动镶块、分流锥、推杆、浇口套)材料采用性能高于40Cr以上的材料。
3. 成型对模具易腐蚀的塑料时,成型零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或其成型面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4. 模具成型零件硬度应不低于50HRC,或表面硬化处理硬度应高于600HV。
1. 顶出时应顺畅、无卡滞、无异常声响。
2. 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3. 滑动部件应开设油槽,表面需进行氮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为HV700以上。
4. 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每个顶杆都应进行编号。
5. 顶出距离应用限位块进行限位
6. 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弹簧两端不得打磨,割断。
7. 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用弹簧限位,弹簧不便安装时可用波子螺丝;油缸抽芯必须有行程开关。
8. 滑块抽芯一般采用斜导柱,斜导柱角度应比滑块锁紧面角度小2°~3°。滑块行程过长应采用油缸抽拔。
9. 油缸抽芯成型部分端面被包覆时,油缸应加自锁机构。
10. 滑块宽度超过150 mm的大滑块下面应有耐磨板,耐磨板材料应选用T8A,经热处理后硬度为HRC50~55,耐磨板比大面高出0.05~0.1 mm,并开制油槽。
11. 顶杆不应上下串动。
12. 顶杆上加倒钩,倒钩的方向应保持一致,倒钩易于从制品上去除。
13. 顶杆孔与顶杆的配合间隙,封胶段长度,顶杆孔的表面粗糙度应按相关企业标准要求。
14. 制品应有利于操作工取下。
15. 制品顶出时易跟着斜顶走,顶杆上应加槽或蚀纹。
16. 固定在顶杆上的顶块,应牢固可靠,四周非成型部分应加工3°~5°的斜度,下部周边应倒角。
17. 模架上的油路孔内应无铁屑杂物。
18. 回程杆端面平整,无点焊。胚头底部无垫片,点焊。
19. 三板模浇口板导向滑动顺利,浇口板易拉开。
20. 三板模限位拉杆应布置在模具安装方向的两侧,或在模架外加拉板,防止限位拉杆与操作工干涉。
21. 油路气道应顺畅,液压顶出复位应到位。
22. 导套底部应开制排气口。
23. 定位销安装不能有间隙。
1. 冷却或加热系统应充分畅通。
2. 密封应可靠,系统在0.5MPa压力下不得有渗漏现象,易于检修。
3. 开设在模架上的密封槽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密封圈安放时应涂抹黄油,安放后高出模架面。
5. 水、油流道隔片应采用不易受腐蚀的材料。
6. 前后模应采用集中送水、方式。
1. 浇口设置应不影响产品外观,满足产品装配。
2. 流道截面、长度应设计合理,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减少截面积以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同时浇注系统损耗的塑料应最少。
3. 三板模分浇道在前模板背面的部分截面应为梯形或半圆形。
4. 三板模在浇口板上有断料把,浇道入口直径应小于3 mm,球头处有凹进浇口板的一个深3 mm的台阶。
5. 球头拉料杆应可靠固定,可压在定位圈下面,可用无头螺丝固定,也可以用压板压住。
6. 浇口、流道应按图纸尺寸要求用机应加工,不允许手工甩打磨机加工。
7. 点浇口浇口处应按规范要求。
8. 分流道前端应有一段延长部分作为冷料穴。
9. 拉料杆Z形倒扣应有圆滑过渡。
10. 分型面上的分流道应为圆形,前后模不能错位。
11. 在顶料杆上的潜伏式浇口应无表面收缩。
12. 透明制品冷料穴直径、深度应符合设计标准。
13. 料把易于去除,制品外观无浇口痕迹,制品装配处无残余料把。
14. 弯勾潜伏式浇口,两部分镶块应氮化处理,表面硬度达到HV700。
1. 热流道接线布局应合理,便于检修,接线号应一一对应。
2. 热流道应进行安全测试,对地绝缘电阻大于2MW。
3. 温控柜及热喷嘴,热流道应采用标准件。
4. 主流口套用螺纹与热流道连接,底面平面接触密封。
5. 热流道与加热板或加热棒接触良好,加热板用螺钉或螺柱固定,表面贴合良好。
6. 应采用J型热电偶,并且与温控表匹配。
7. 每一组加热元件应有热电偶控制,热电偶位置布置合理。
8. 喷咀应符合设计要求。
9. 热流道应有可靠定位,至少要有两个定位销,或加螺钉固定。
10. 热流道与模板之间应有隔热垫。
11. 温控表设定温度与实际显示温度误差应小于±5°C,并且控温灵敏。
12. 型腔与喷咀安装孔应穿通。
13. 热流道接线应捆扎,并且用压板盖住。
14. 有两个同样规格的插座,应有明确标记。
15. 控制线应有护套,无损坏。
16. 温控柜结构可靠,螺丝无松动。
17. 插座安装在电木板上,不能超出模板最大尺寸。
18. 电线不许露在模具外面。
19. 热流道或模板所有与电线接触的地方应有圆角过渡。
20. 在模板装配之前,所有线路均无断路短路现象。
21. 所有接线应正确连接,绝缘性能良好。
22. 在模板装上夹紧后,所有线路应用万用表再次检查。
1. 前后模表面不应有不平整、凹坑、锈迹等其它影响外观的缺陷。
2. 镶块与模框配合,四周圆角应有小于1 mm的间隙。
3. 分型面保持干净、整洁、无手提砂轮磨避空,封胶部分无凹陷。
4. 排气槽深度应小于塑料的溢边值。
5. 嵌件研配应到位,安放顺利、定位可靠。
6. 镶块、镶芯等应可靠定位固定,圆形件有止转,镶块下面不垫铜片、铁片。
7. 顶杆端面与型芯一致。
8. 前后模成型部分无倒扣、倒角等缺陷。
9. 筋位顶出应顺利
10. 多腔模具的制品,左右件对称,应注明L或R,顾客对位置和尺寸有要求的,应符合顾客要求,一般在不影响外观及装配的地方加上, 字号为1/8。
11. 模架锁紧面研配应到位,75%以上面积碰到。
12. 顶杆应布置在离侧壁较近处及筋、凸台的旁边,并使用较大顶杆。
13. 对于相同的件应注明编号1、2、3等。
14. 各碰穿面、插穿面、分型面应研配到位。
15. 分型面封胶部分应符合设计标准。中型以下模具10~20mm,大型模具30~50 mm,其余部分机加工避空。
16. 皮纹及喷砂应均匀达到顾客要求。
17. 外观有要求的制品,制品上的螺钉应有防缩措施。
18. 深度超过20 mm的螺钉柱应选用顶管。
19. 制品壁厚应均匀,偏差控制在±0.15 mm以下。
20. 筋的宽度应在外观面壁厚的百分之六十以下
21. 斜顶、滑块上的镶芯应有可靠的固定方式。
22. 前模插入后模或后模插入前模,四周应有斜面锁紧并机加工避空。
1. 模具在正常注塑工艺条件范围内,应具有注塑生产的稳定性和工艺参数调校的可重复性。
2. 模具注塑生产时注射压力,一般应小于注塑机额定最大注射压力的85%。
3. 模具注塑生产时的注射速度,其四分之三行程的注射速度不低于额定最大注射速度的10%或超过额定最大注射速度的90%。
4. 模具注塑生产时的保压压力一般应小于实际最大注射压力的85%。
5. 模具注塑生产时的锁模力,应小于适用机型额定锁模力的90%。
6. 注塑生产过程中,产品及水口料的取出要容易、安全(时间一般各不超过2秒钟)。
7. 带镶件产品的模具,在生产时镶件安装方便、镶件固定要可靠。
1. 模具型腔应清理干净喷防锈油。
2. 滑动部件应涂润滑油。
3. 浇口套进料口应用润滑脂封堵。
4. 模具应安装锁模片,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5. 备品备件易损件应齐全,并附有明细表及供应商名称。
6. 模具水、液、气、电进出口应采取封口措施封口防止异物进入。
7. 模具外表面喷制油漆,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8. 模具应采用防潮、防水、防止磕碰包装,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9. 模具产品图纸、结构图纸、冷却加热系统图纸、热流道图纸、零配件及模具材料供应商明细、使用说明书,试模情况报告,出厂检测合 格证,电子文档均应齐全。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 NX钣金展开基本步骤分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如何更改UG后处理永久保存路径,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 NX钣金展开基本步骤分享
UG后处理的时候,每次都要改路径,比较麻烦,因为UG默认的是你的文件保存在什么位置,它后处理的时候就是默认这个位置,如下图所示:
名字就是你文件的名字,这样的话就会不方便,所以要更改它的路径,就是说只要后处理的时候就永远在一个文件夹内,查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怎么做呢?
要加个变量就行,步骤如下:
首先,找我的电脑,右键-属性,如下图:
找到,系统保护,WIN7系统也是一样的操作,如下图:
进高级里面,找到环境变量,如下图:
添加后处理路径变量
环境变量名: UGII_CAM_POST_OUTPUT_DIR
变量值:你要设置指定后处理路径,如:E:NC
如下图:
确定以后,在重启电脑,以后所有后处理的时候,自动默认E:NC文件夹内
说明:不管以后你加什么方面的变量,都是在这里添加哦~
在新建文件,后处理的时候,默认路径~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
嗨,大家好!科迅教育课堂开始啦!上篇干货为同学们介绍了UG打开其它版本的后处理,保存文件如何保持版本不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会?这次老师为大家推荐的干货内容是UG NX钣金展开基本步骤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上篇回顾点击这里:UG打开其它版本的后处理,保存文件如何保持版本不变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NX在展开钣金零件的基本方法步骤(高手可以飘过哦)如果不是在做五金模具相信大家很少会用到钣金模块,但是也偶尔会遇到需要展开的工件,那么按照这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这个简单的钣金展开。
第一步: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把零件转化为钣金零件
第三步:固定面选择一个部件表面
这样说明转为钣金零件,接下来直接来展开拉直,继续看下图
第四步:拉直
折弯-框选所有面
一个简单钣金展开就完成。
以上就是今天干货的全部内容,大家学会了吗?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望对想学模具数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模具数控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欢迎来和我交流。